学院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是学校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对标国家战略,服务数字经济,响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新需求,积极建设和发展新工科专业成立的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兴学院。2022年10月,依托学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申报获批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目前,学院下设物联网工程系、人工智能系、机器人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和实验教学中心等五个教学部门,以及“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算法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专业实习实训平台。
学院秉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速高端专业人才培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高端应用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硬、软、数、智”一体化的专业结构体系,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产业级等多级学科竞赛体系,实现了交叉、融合、递进的智能人才培养布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活力,为国家及地方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和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相关领域培养亟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教授3人、副教授11 人、具有博士后及博士学位教师共2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省兴辽英才1人、沈阳市高层次拔尖人才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总数的7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教师平均年龄4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9岁,35岁以下6人,占16.2%;36-45岁20人,占54.1%;46-55岁10人,占27.0%;55-60岁0人。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技术人员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具有境外学习背景教师1人。学院设立4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120人、本科生1043人。
学院拥有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学术学位和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开展致力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与多智能体协同”、“智能计算与协同感知”和“航空制造智能与数据分析”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学院具有“辽宁省新能源飞机电推进系统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航空航天装备与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沈阳市机器人感知与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市无人机攻防对抗与智能博弈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交叉、融合、递进的人才培养布局,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产业级等多级竞赛体系,持续开展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学院积极与新松机器人、华为、东软教育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在校企共建专业课《自动驾驶技术》、《人机交互》的同时,依托企业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案例,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创新性,与企业联合开设《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大数据应用综合实训》等实践类课程。通过搭建真实的企业项目实验环境,让学生掌握核心技术技能。为深化合作,学院已与企业共建企业导师库,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担任学生导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与评审,确保学生毕业设计既符合学术标准,又能贴近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学生深入东软、新松机器人、华为进行实地生产实习,亲身参与到生产一线和技术研发中,体验企业实际运营流程和项目实施过程。进而打造从课堂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实践水平,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力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1.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新工科建设专业。2011年9月首批招生,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航空航天领域需求,精通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专业及应用知识,具备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独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广、涉及行业多、产业规模大,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和智慧城市等多行业领域,相关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或研发机构从事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2.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顺应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于2020年9月首批招生,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驱动”的教育方针,以扎实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融合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安防等行业,布局产业链高端,已形成“人工智能+”的行业形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系统开发、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入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
3. 机器人工程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对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及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辽宁省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源地,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新松公司为代表的研发机构和重点企业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产学研用”创新体系较为完备。
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20年9月首批招生,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优良品德,精通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具有解决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问题等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该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相关技术人才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未来可以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工业自动化等相关热门领域的大中型企业、机器人生产和研发机构等单位从事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营销管理等工作。
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服务于大数据技术领域及行业需求开设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航空航天特色和学术优势,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基础理论,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智能处理等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相关产业从事数据科学研究、大数据相关工程应用开发、大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